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九零胡同养娃记 第120节 (第2/2页)
的,把专卖店开到四五线县城,把专柜开到一线城市最大的商场里面还离得有老远呐。 多参加协会的聚会,可以扩展人脉,也有可能会挖到合适的人才。 范晓娟用手指擦着面前的一个相框,里头是一家三口的合照,照片的背景是北海公园的小白塔,范晓娟手里抱着孩子,跟韩江依偎得很近,韩江的手有意无意的都护在范晓娟腰测,给人一种特别沉稳的感觉。 “几点,你给我个地址。”这是要自己过去的意思了。 杨阳一抬眉,随手从外套口袋里掏出来纸笔出来,把地址跟时间都写了下来。 范晓娟回去以后把第二天要开会的事情跟韩江一说:“明天我要去开会,可能要要点出去,你带着孩子,没事别让韩星辰到处跑。” 幼儿园已经正式放了暑假,胡同里头的孩子已经开始一窝窝的撒欢起来。 城市里头没有河,没有塘子,倒是不用小心着孩子下水游泳,可现在路上车也不少,孩子们到处跑每年都能听到一两个不幸的案例。 这一忙起来,韩江才有妻子当上大经理的感觉了。 他们家是双职工家庭,又跟一般家庭不一样,他父母帮不上忙,工作之余还要带娃,全都得靠自己。 以前她收入少,多少可以照顾到家里。 可现在一忙起来,韩江的事儿就得耽误不少。 “市队那边想从我们学校调几个人过去。”韩江说。 “啥意思?”范晓娟反问。 京市市体的乒乓球水平一般,好的运动员都是从外省“买”回来的,韩江这样的运动员在当时的市体都是种子选手,所以才能够在退役以后进到体校当教练。 一般来说学哪行的多,竞争力就贼大。 在后世叫内卷。 大家都强,就得比别人更强。 现在学乒乓球的人多,就算是从国家队退下来,也不见得能进省队级别的行政单位,就更不用说市队的竞争力了。 韩江是个很简单的人。 相处过一世,大家都非常了解了,他这人做小生意,开餐馆干啥的都行,但是不太适合混机关单位,说白了内卷的机制就很不适合他。 韩江笨拙的把碗里面的黄瓜丝,辣椒油,蒜泥水,各种调料一股脑的往凉面上面加,加完以后用筷子大力搅拌,其实他也不喜欢下厨吧,但是上辈子被她逼成了个大厨子。 范晓娟的眼睛盯着那碗卖相不佳的面看了很久。 韩江是想让她们过更好的日子,才考虑到要转行的。 去过江明铛家里接孩子,韩江才算是真正见识到富人家里的生活,即便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,但以一个男人的野心,也未必不想让家里人过更好的生活。 靠他现在的收入是不行的。 就算是多带了一些班,一个月也就多了些收入,想要过更好的日子,还是远远不够的。 行政单位的收入一向都不高,要想发财靠的也是灰色地带。 以韩江的性格,收韩军的介绍银子,都要做很大的心里建设,他真的会想要进到这种单位去吗? 范晓娟低头看着手里的茶杯,看着茶杯里面的绿色茶叶荡漾起来的涟漪。 “如果是我的意见,你现在当教练也很好,培训学校慢慢做起来规模,你可以辞职专门搞这个。”她顿了顿:“不要觉得在体校教人才是教书育人,基层的体育培训工作,也关系到很多孩子的学习成长问题,咱们国家乒乓球之所以厉害,不就是因为基层人数够多么。” 教育的意义,不在乎你教了多厉害的人物,你享有多少荣誉,而在于教育的本身,是否能造福更多的人,是否给自己、他人,带来快乐和正面的影响。 撇开挣钱不说,韩江不就是典型的喜欢带着学员的那种老师吗,他能够在育人的过程中感觉到愉快,就算是牺牲掉周末时间带学员,他心里头也觉得高兴。 范晓娟就在想,上辈子的男人啊,之所以放下球拍拿起锅铲,也不完全是她的原因吧,欧洲也有不少俱乐部招乒乓球教练的,他就死活不肯走教练这条路了,有太多复杂的东西混杂在里面了,这辈子如果只是教球,他还会那样么? 韩江意外的看向她。 自从小孟到了市场部,给范晓娟把内务管了起来,市场部一派井井有条的景象。 市场部不让人抽烟,办公桌也要整理的整整齐齐,表格都放进文件柜里,进市场部的门口钉着个小牌牌,还有禁烟标识,范晓娟的座位前面摆了两个椅子,算是兼顾了会客区的职责。 杨阳看着眼热,回去看见自己部门几个销售还在抽烟侃大山,气得一脚踢在桌子上,骂了一句:“废物。” 以前全单位都靠着销售部吃饭,他能拿到手的油水不少,这年头国企都做几本帐,就算是会计主管也未必能搞清楚单位的具体账目,他杨阳知道,朱厂长知道,现在还有一个范晓娟知道。 而且这一年来靠着销售部就拉出来过业绩,风头都让范晓娟给抢干净了,就连新来的大学生,办公室也拨人给了市场部。 说道这个杨阳就更来气。 范晓娟是什么人,两人一道进的公司,他确确实实也喜欢过又漂亮又年轻的小姑娘,可那又能怎样,当时他大学才毕业,还没玩够呢,被范晓军发现这人不对,警告一番再也不敢动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