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609章 番外 庆千秋(二) (第1/3页)
太子殿下不仅低调,也是个务实并肯吃苦的人。 不声不响的随许云柳进了乐城,见过许惜颜之后,就表示要随士兵前往甘州、济州、宁州都走一趟。 虽然父皇给他的任务,只是看看渠州。但好不容易出一趟门,他还想看看大齐的各处边关。 许云柳留下一家子团聚,明面上也说得过去了。 “……只是要劳烦升平妹妹,给孤准备些年礼,也好有个名目。” 让尉迟圭安排公事上的调动就太张扬了,不如借着年关将至,要探亲的名义去走走,最合适不过。 横竖许惜颜在边关三州都是正经有亲戚的。 如无意外,柏昭这辈子大概都会留在甘州了。许润在高家垮台,新君登基后,也正式接手了济州知府一职。至于宁州,萧氏已经从京城回去了。 原本,尉迟炜一家也以为要跟回去的。没想到,萧氏把他们留下了。 因为郑七娘。 这是个想做正事的好姑娘,当初肯嫁尉迟坚也是想做一番事业来着。如今她的花露生意又好,若回去宁州,岂不浪费? 不想郑七娘笑着回绝了。 “……做生意固然要紧,尽孝也是大事。再说侯爷公主可是在宁州做了不少好事,我虽不敢跟他们比肩,到底也是宁州人的儿媳妇,也想为宁州百姓做些事情。” 她想得很明白。 尉迟圭两口子去了渠州,不可能把尉迟海一人留在寿城,萧氏是肯定要回去侍奉的。她娘家都在宁州,也想叶落归根。 尉迟均如今在基层为官,没法日日在家。尉迟喜跟郑家小弟都要考武科举呢,最好还是留在京城。 所以于情于理,她们一家身为长子长孙,都该回去。 尉迟坚自那年动乱,被亲爹砸了脑袋,又不能及时医治,从此落下个头疼健忘的毛病,还总犯糊涂,这辈子眼见得是废了。 不过废得好。 从此省了多少是非。 故此郑七娘是觉得,既然没法在别处树名声,还不如回去侍奉老人,博个孝名,将来她两个女儿出嫁,也名声好听。 至于朱宝来,别人都能走,他必须留下。 尉迟喜到底年纪小,京城必须留人照应。二是他开了几年书馆后,名声极好。 许多读书人都认得他了,那个书馆也成了读书人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,连好些王公大臣都不时前去走动,听听底层广大读书人的真实想法,还真不适合交给旁人打理。 于是,郑七娘果断把京城的花露生意,也交给了朱宝来。 横竖还有她爹郑父帮忙,不至于乱到哪儿去。自己就带着两个女儿,和公婆丈夫一起,回宁州去开创事业新版图了。 辛苦了三年,终于在宁州培育出一种耐旱玫瑰,给许惜颜也送了几盆。回头她打算推广种植,收集花露,也能给边关百姓多一条财路。 这些好事,许惜颜从来都是大力支持的。 如今既然太子殿下想去边关,许惜颜也不多话,马上着人准备,并送太子过去休息。 可太子殿下婉拒了。 他既是秘密出行,除了少量心腹,大半人都不识得他。刚跟一群巡边将士打成一片,并约好了要一起去吃饭的。 许惜颜微微一笑,顺手送了他两坛子酒。 太子殿下大喜,“多谢表妹,想得周到。” 高高兴兴拎着酒就走了。 回头一家子说话,许惜颜脸上笑意就收敛了些。 “等小勺子过了生日,五弟你随太子殿下一起去吧。也别顾忌着家里,有什么你看到不妥的地方,都跟太子殿下说说。” 这,这是要他挑自家人的刺? 许云柳有些犹豫。 许观海已经虎下脸来教训,“好好记着你二姐的话!你是因为什么才被带出来的,可长点心吧。” 许云柳不傻,一骂就懂了。 太子殿下带他出来,不仅因为他姓许,也不仅因他是许惜颜的弟弟,更重要的是将他当作一个可用的臣子。 身为臣子,在君主面前,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忠职守,忠于国事。 尤其这次太子殿下出来,不是来慰问嘉奖,他就是来看问题,挑毛病,为日后治理江山打基础的。 否则他何以连顿饭都不吃,就赶去跟那些底层将士们聚会了? 所以如今的他,需要的就是一个能提供真实意见的属下。哪怕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