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零大杂院的娇软美人_第22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28节 (第2/2页)

:43:50~2023-07-19 07:24: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    ??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66303740、千树、沐辰、赵家姑娘、megin 1瓶;

    ??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    ??第172章 提前退休

    ??◎[一更]◎

    ??姜柔在这座大杂院里, 拥有的房子最多。她带头签字按手印,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跟上。

    ??姜文芳和吴庸早已搬回到大杂院住,按完手印, 她悄悄问向陈爱荷,“嫂子,咱大杂院打算怎么改造啊?能不能安装个抽水马桶,岁数大了还要往院子外的公厕跑,实在太累了。”

    ??提到这个, 陈爱荷笑呵呵地答道:“你放心吧, 博怀和小柔找了装修队,这都在设计内,保准能让你用上抽水马桶。”

    ??她的声音很大,周围邻居都有听见,大家纷纷凑过来,七嘴八舌得打听着。

    ??“咱们真能用上抽水马桶吗?听说那马桶特别难安装。”

    ??“是啊, 去年别的院子有人想弄,都没弄成。”

    ??见大家很关心这个问题,陈爱荷让他们放宽心, 说是一定能满足这个需求。

    ??而抽水马桶确实难安装,只一个四合院是不可能把管道接入大街底下的排污管道。

    ??姜博怀找了许多部门, 又动员周围多座四合院, 才把这马桶安装上。

    ??除此之外,大杂院里还装了健身器材和假山池塘,春夏秋冬, 四季景色皆美。

    ??人们不用出院子, 就能满足平时遛弯、健身等各种需求。

    ??眼看着大杂院变得越来越好, 大家的心情格外激动, 更有甚者,开始打听姜柔那几间没租出去的房子,想租下来和亲朋好友一起在大杂院里养老。

    ??姜柔留出两间相邻的房子,其它空房通通租了出去,陈爱荷见状,不解地问:“那两间房是留着干嘛用的?”

    ??姜柔笑着回答:“程夕快从米国回来了,她打算带着父母搬到大杂院里住,这样也能方便照顾田叔叔和阿姨。”

    ??如今,程夕已经如愿以偿,成为华国最出色的外交官。再过不久,她将回国在外交部工作。

    ??想着前半生都在为自己而活,之后的日子,她想好好赡养四位老人,和田墨过平常人的生活。

    ??陈爱荷听完,感叹道:“程夕和田墨都是好孩子,他们能这么想,是老人的福气。”

    ??第二年的春天,程夕终于从米国回来了。

    ??她和田墨把所有家当搬进大杂院,陈爱荷特意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他们。

    ??饭桌上,程夕举杯感谢大家这几年对公公婆婆的照顾,田墨一直笑得像个傻子,为妻子的归来而感到高兴。

    ??盼了一年又一年,他终于把人盼回来了!

    ??饭后,田墨找到沈城东,说出心中诉求,“哥,我想请个长假,带着全家人到处走走,未来一个月公司全靠你了。”

    ??见他只是请假,而不是撂挑子不干,沈城东默默松了口气。他们是合伙人关系,之前程夕在国外,田墨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当中,为公司发展付出很多。

    ??现在只有这点要求,他当然全力满足。

    ??接下来的日子,沈城东忙得要死。刚好南方有个大型车展,他还要过去看一眼。

    ??姜柔把他的忙碌看在眼里,忍不住打趣道:“你是不是特别希望田墨能早点回来?害,可惜人家刚出发,还要一个月才能回来呢。”

    ??沈城东见她幸灾乐祸,无奈气笑。寻找人才管理公司的想法变得更加坚定。

    ??正好,芒果和夏燃刚研发一款招聘网站,便替父亲的公司贴了一条招聘信息。

    ??结果应聘者很少,最后是夏燃为沈城东介绍了一位管理人才。

    ??此人京大毕业,后来留学工作都在鹰国,前段时间刚回国,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。

    ??经过面试和层层考核,他成功入职[将城]汽车公司。

    ??这一年的夏天,沈城东终于达成了提前退休的愿望。

    ??退休后的生活,每天都是按部就班:做早饭,送姜柔上班,买菜,做晚饭,接姜柔下班。

    ??日复一日,他却甘之若饴。

    ??如果姜柔有时间,他们会去周边城市玩两天。田墨很不解他的行为,觉得他那么早退休干嘛?如果再奋斗十年,公司的发展一定会更上一层楼。

    ??沈城东为其解释道:“我没什么事业心,以后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人生目标需要完成,我很满意现如今的退休生活。”

    ??人各有志,田墨只能接受。

    ??对于姜柔来说,过去和现在没有太大区别。每天睡醒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沈城东那张棱角分明的俊脸。

    ??笑的时候,眼尾略有细纹,每一处都是她最爱的样子。她想,哪怕再过十年、二十年也不会看厌。

    ??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。

    ??他们携手跨过千禧年,转眼已是2003年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